首页  组织机构  青年苑线  共青团校  创新创业  名人讲堂  社会实践  专题工作  学习园地 
欢迎光临天外青年!
 
当前位置: 首页>>学习园地>>正文
学校共青团网络新媒体应用实施路线图(2014-2018)
2014-03-14 09:06  

      为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共青团工作五年发展纲要》中“进军网络新媒体”的总体部署,积极应对社会信息化的时代潮流和网络新媒体蓬勃兴起带来的巨大挑战和巨大机遇,尽快推进学校共青团实现网上网下一体化战略转型,特制定本实施路线图。

      一、基本原则

      1.转变工作理念。重在形成互联网思维,依据(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发展潮流和网络新媒体开放、互动、扁平化、更新速度快、专业性强等特点,对学校共青团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环境、组织架构和战略制定,不断进行专业化的思考和谋划。

      2.提升战略意识。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和普及对学校共青团工作带来的不仅是巨大挑战,更是巨大机遇;不仅是工作宣传手段,更是涉及学校共青团全局、战略性的重要的工作和组织建设的环境和方式;不尽快实现网络化转型,就会落后于时代、落后于学生。

      3.增强系统协作。覆盖广泛、运营扁平、协作性强是网络新媒体的核心优势之一,学校共青团应用好网络新媒体必须注重和团内其他战线部门的沟通协作,着重加强顶层设计,发挥学校战线不同层级组织间的协作优势和不同载体间的互补优势。

      4.线上线下融合。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学校共青团的核心优势在于既有覆盖广、数量多、整建制的现实组织体系,又有较好的应用新媒体的硬软件条件。因此,必须把主动促进线上、线下的工作开展和组织建设的一体化融合作为重要工作原则和目标。

      5.确立底线思维。网络新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具有正负两方面的双刃剑效应。学校共青团在利用网络新媒体的同时,必须确立底线思维,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掌握好传播内容的设计,保障在运用过程中的网络安全。

      6.坚持专业创新。网络新媒体的技术发展和应用创新速度快,专业性强,学校共青团在工作中必须把建设专业化工作队伍、运用专业技术手段作为重要方面,把运用成熟技术载体和开展前瞻式研究、掌握未来技术趋势有机结合起来,始终坚持与时俱进。

      二、基本思路

      按照全团关于“进军网络新媒体”的统一部署,以“实现学校共青团组织建设和工作线上线下一体化战略转型”为主目标,以“改进思想引领、提升成长服务、创新组织建设、完善运作机制”为分目标,重点推进“五建五转型”:建阵地,积极推进组织体系建设转型;建队伍,积极推进校园思想引领转型;建内容,积极推进服务学生和维护权益工作转型;建活动,积极推进线上线下工作互促融合转型;建机制,积极推进团学工作高效组织动员转型。经过几年的努力,争取在全团率先实现在网络新媒体领域有阵地、有队伍、发声音,有内容、出影响、见效果,有关工作走在全团前列。

     三、阵地建设

      (一)学校共青团网站集群

      1.基本目标:发挥网站功能齐全、展示全面、资源量大的优势,整合优化已有的网站平台和资源,打造学校共青团工作信息发布、资源查询、动态展示、互动交流的综合性网络载体,形成全国、省级、校级完整的三级网站集群。

      2.具体载体:

      (1)全国“学校共青团”网站:由团中央学校部依托中国共青团网建设,集中发布、展示团中央学校部和各地、各学校的相关工作资讯。

      (2)“全国学联”网站:由团中央学校部依托中国共青团网建设,集中发布、展示全国学联和各地、各学校的相关工作资讯。

      (3)全国品牌活动网站:由团中央学校部联合有关机构重点建设“挑战杯”竞赛、“三下乡”社会实践、“创青春”大赛、“与信仰对话”主题教育活动等品牌活动官方网站,发布权威活动和工作资讯。

      (4)各地各学校团属网站:各地各学校团组织可依据自身情况和需要建设自己的综合性或专题性网站。

      3.有关要求:

      (1)全国“学校共青团”网站和“全国学联”网站是全国层级学校共青团工作的两大门户,是学校团属网站集群中信息发布的权威网站。

      (2)品牌活动网站和各地、各学校网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及时调整。

      (3)各级团学组织的网站要与重点、有影响的上、下级组织的网站进行相互链接和资源共享。

      (二)学校团组织微博体系

      1.基本目标:发挥微博信息发布及时、相互关注便捷、互动性强、传播广泛的优势,进一步建设、优化各类学校的团组织微博体系,逐步使之成为学校共青团网络化组织建设和活动的完整载体平台。

      2.具体载体:

     (1)高校团组织(腾讯)微博体系:以改进核心功能、美化页面布局、扩大基层覆盖、提升活跃使用、促进互动联动为主要目标,完善团中央学校部、省级团委学校部、高校团委、高校团支部四级微博体系建设。

     (2)中学团组织微博体系:依托未来网,逐步建设团中央学校部、省级团委学校部、地市级团委、县级团委、中学团委五级团组织微博体系。

     (3)中职团组织微博体系:依托腾讯网,逐步建设团中央学校部、省级团委学校部、地市级团委、县级团委、中职学校团委五级团组织微博体系。

     (4)学校团学组织新浪微博集群:开设团中央学校部新浪官方微博;探索学联、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在新浪开设组织微博;鼓励学校团学干部个人在新浪开设微博;在新浪上形成以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秘书处)官方微博为枢纽的微博集群。

     3.有关要求:

     (1)团中央学校部、省级团委学校部以及学校团委应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活动特色和学生需求,重点做好本级官方微博的栏目设置、内容供给,并充分利用微博创新开展线上活动,把官方微博打造成工作信息发布平台和活动开展平台。

     (2)省级团委学校部及学校团委应广泛动员团学干部、普通学生关注各级团组织的官方微博,并积极参与评论互动,扩大微博影响范围。

     (3)校级团委应重点关注团支部微博建设情况,通过开展统一的校园线上活动、评优选优等方式提升基层团支部微博的活跃度。

     (4)各级团学组织应注重微博体系的安全建设,探索开展组织微博体系的大数据分析,为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团学工作设计、开展提供数据支撑。

     (三)微信公共账号

     1.基本目标:发挥微信公共账号互动性强、传播快捷精准、功能不断提升、学生喜欢使用的优势,推动建立各级团学组织微信公共账号,探索运用微信提供的其他服务功能,使之成为团学组织进行精准、个性化服务和传播以及快速组织动员的有效载体。

     2.具体载体:

     (1)由团中央学校部重点建设运营“团学小微”公共账号,及时发布相关工作动态资讯;建立学校战线品牌活动专项微信公共平台,如“挑战杯”、“三下乡”、“与信仰对话”等,将其打造成品牌活动的信息发布平台和宣传平台。

     (2)鼓励其他各级团学组织建设运营自己的微信公共账号,发布相关工作动态资讯。

      3.有关要求:

     (1)团中央学校部、省级团委学校部以及学校团委应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活动特色和学生需求,重点做好微信公共账号的栏目设置、内容供给。

     (2)省级团委学校部及学校团委应组织和动员团学干部相互关注相应的微信公共账号,使之形成“各自独立、相互关联”的网状体系,并以此带动更多普通同学关注团学组织的公共账号。

     (3)鼓励各级团学组织参照“微信红包”模式,利用微信平台的信息订阅功能、推送功能、查询功能等开发适合学生的服务、活动和组织动员形式。

    (四)移动APP应用和产品

      1.基本目标:适应学生中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的趋势,发挥移动APP受学生欢迎、内容和服务灵活多样、传播快捷精准、功能更新便利、覆盖面较广的优势,开发符合学生特点、具有较强实用性、时尚型的APP应用,构建“各具特色、多重覆盖”的应用和产品线,使之成为学校共青团组织引导和服务学生的重要增长点。

      2.具体载体:

      (1)“掌上校园”系统:由团中央学校部联合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开发“掌上校园”系统,针对高校团组织活动和工作以及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需求设计相应功能模块,提供各地、各高校进行二次开发的平台,逐步形成“后台统一建设、前端相互独立”的“一校一品”的本地化移动APP应用和服务体系。

      (2)其他团属APP应用:鼓励各地、各高校依托已有的工作基础,建设运营除“掌上校园”之外的其他校园APP应用,形成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工作格局。

      3.有关要求:

      (1)“掌上校园”系统实行“先试点、后推广、自愿接入”模式,2014年团中央学校部将在100所高校试点开展二次开发,然后根据情况逐步推广。

      (2)移动APP应用以学校为基本单位,重点是实现团组织工作和服务的移动化,鼓励高校实行“多种应用、各自覆盖”的机制。

      (3)要力争使校园移动APP应用成为精准、全覆盖到每个学生的综合平台,注重开发其公益商业价值,成为高校团组织吸引和整合社会资源的重要利器。

      (五)学校共青团基本信息数据库

      1.基本目标:建立并完善全国高校、中学、中职学校团组织基本信息数据库,及时掌握全国学校团组织的最新数据,包括团员数、基层组织建设情况、团干部队伍情况等,开放给各级学校团组织查询使用,为工作开展和政策制定提供数据分析的依据。

      2.具体载体:依托中国青年网、未来网建立全国高校、中学、中职学校团组织基本信息数据库。

      3.有关要求:团中央学校部联合中国青年网、未来网负责数据库后台的总体管理和运营;省级团委学校部负责本省数据管理,并及时督导各校更新数据;各校级团委负责及时上报和更新数据。

      (六)校园手机报

      由团中央学校部根据实际需求联合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中国移动数据部联合推出“一校一报”手机报,由移动公司为全国高校团委免费提供信道和技术支持,以手机彩信报的形式,将传统纸质校刊的内容以新媒体的手段推送给广大高校师生,以此为基础建设专属管理平台。

      四、内容建设

      1.基本目标:坚持“内容为王”,立足于为改进思想引领工作奠定内容基础,通过各种机制和方式,积累、开发、建设适合于各种媒体特别是新媒体传播,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内容产品(包括文字、图片、漫画、动漫、微视频、音乐、精品活动案例等),形成较为完善的内容生产机制和优质的内容资源库。

      2.具体工作:

      2014年到2018年,学校共青团将重点组织研发以下内容产品:

      (1)指南针系列:依托青马工程实施和高校“两课”教学实践,组织力量研发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一般性政治学原理常识转化为以问题、故事、人物为中心展开的生动、短小、易传播的系列内容产品。

      (2)青春中国梦系列:依托“与信仰对话”、“与人生对话”、“彩虹人生”主题教育活动和“我的中国梦—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校园分享活动特别是精品报告会、分享会和优秀思想类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积累、研发相关内容产品,激励学生立志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3)国情学子看系列:依托社会实践、形势政策教育等活动载体和学生分类引导大纲的编写,遵循学术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比较逻辑,组织编发以近现代历史介绍、基本国情分析、社会热点剖析、国家发展模式比较、思想困惑释疑为主的内容产品。

      (4)爱我中华系列:联合有关高校的文化类学院或专业以及社会文化机构,以传统经典作品、历史人物故事 为基础,研发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脉络和精神内核的内容产品,深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促进民族团结教育。

      3.有关要求:

      (1)团中央学校部重点负责活动品牌的顶层设计和内容建设,积极筹集资金和资源,通过创新试点、委托开发等方式,联合各级学校团组织和有关专业社会机构共同开发相关内容产品。

      (2)团省委学校部应结合区域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特征,重点开发符合当地实际,具有本地特色的传播内容和相关产品。

      (3)校级团组织应围绕学生具体需求,重点开发设计贴近校园学习、生活、文化实际的内容产品。

      (4)内容产品的建设遵循“广泛积累、多出精品、资源共享”的原则,团中央学校部将筹建便于各级团学组织参与积累、查询和共享的资源库。

      (5)内容产品建设的最终目标在于广泛传播,应善于运用各种大众传媒、新媒体、校园媒体等载体,加强内容产品的植入式、病毒式、事件式营销。

      五、活动建设

      1.基本目标:根据学校团学组织的工作需要和学生学习、生活的时间节点和规律,与有影响力的网络新媒体联合设计、打造时尚且有价值、受欢迎、影响大的品牌活动和服务,形成线上线下的良性互动和融合。

      2.具体工作:

      (1)传统品牌活动线上推广:针对“与信仰对话”、“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创业大赛、十八岁成人仪式等重点品牌活动,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阵地和渠道进行组织动员、实施管理、宣传报道,扩大传统品牌活动的覆盖面、影响力。

      (2)打造校园线上品牌活动:结合重大纪念活动和重大事件契机,根据校园生活的规律特点策划、打造线上的品牌活动,重点包括MM百万青年创业大赛、校园微电影大赛、圆梦中国公益活动、五四纪念、迎新季以及各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服务等。

      3.有关要求:

      (1)活动建设既要利用团属新媒体,更要注重与其他既有的、有影响的新媒体的合作。

      (2)团中央学校部将组织对全国范围内的重点品牌活动开展以形象标识、内涵说明、活动主题歌等为主的品牌文化建设。

      (3)省级团委学校部以及高校团委应根据自身实际,利用新媒体宣传传播自身品牌活动,创造性的开展线上活动,同时充分挖掘基层团组织开展线上活动的首创精神和潜力。

      六、保障建设

      1.建立工作机构

      (1)团中央学校部联合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腾讯、新浪等,共同成立新媒体工作组,负责团中央学校部负责的新媒体应用工作和学校共青团网络新媒体应用的整体设计和推动实施。

      (2)省级团委学校部可联合有关高校和机构成立省级新媒体工作小组,负责本级新媒体应用工作和本地学校共青团网络新媒体应用的设计和实施。。

      (3)高校团委可依托学生骨干成立新媒体工作部或新媒体运营中心,负责本校的新媒体应用设计和实施,并支持学生新媒体社团的建设。

      (4)团中央学校部以及各级团学组织可充分利用微信朋友圈、QQ群组等建立工作直接联系平台,提升工作信息传达效率和准确性。

      2.完善考核机制

      (1)明确领导责任,省级团委分管书记、学校部部长及学校团委书记,是学校共青团网络新媒体建设工作的责任人。

      (2)建立定期通报机制,每半年对各地各高校网络新媒体情况进行通报。

      (3)将网络新媒体建设情况作为学校共青团工作年度考核重要指标,具体考核指标包括:微博体系各项数据指标、微信体系各项数据指标、移动APP应用和产品使用及推广情况、新媒体内容产品开发情况、线上活动开展情况、网络舆情检测情况以及其他创新举措等。

      3.加强干部培训

      (1)团中央学校部在每年度的团干部培训班中,把新媒体应用工作交流和技能培训作为重要内容。

      (2)团中央学校部与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腾讯、新浪合作,每年度适时召开学校共青团新媒体应用专题研讨会或按区域分片开展专项技术培训。

      (3)团中央学校部根据需要逐步建立新媒体应用培训师资队伍,开展相关研究,建设相关培训教材和资料库,供各级学校团组织借鉴使用。

      (4)其他各级学校团组织可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开展本级的新媒体应用工作交流或培训。

      4.加强舆情监测

      (1)建立团中央学校部、省级团委学校部、学校团委三级舆情信息监测、报送和考核评价机制,充分利用新媒体,探索共用网络舆情信息工作平台建设。

      (2)团中央学校部与相关部委、网站以及专业机构合作,建立舆情信息共享、互助机制,建设网络调查系统,开展舆情大数据分析合作。

      (3)团中央学校部将在全国选择部分学校建立信息直报点;在全国高校选拔部分学生骨干等建立直接联系的舆情信息员队伍;选择部分高校和社会专业机构共同建立全国级学生舆情信息研究分析中心,定期编发有关信息动态或综述;支持部分高校建立校级学生调查类社团等。

      (4)各省级团委参照团中央学校部的模式建立本地的信息直报点、本省舆情信息员队伍;各高校团委建立校级舆情信息员队伍。

      5.拓展资源整合

      团中央学校部将积极争取党政资源、协调团内资源、整合社会资源,加大对新媒体应用工作的投入,支持各级团学组织相关工作的开展和推动。其他各级学校团组织根据自身实际开展资源整合工作,为新媒体应用工作提供更好的条件。

 

      本路线图为学校共青团新媒体应用的指导规划,具体实施节奏和内容按照学校共青团年度工作要点确定,各地、各学校可据此作必要的开拓和创新。

 

附件:学校共青团网络新媒体应用实施路线图

关闭窗口

 

 

 
 
Copyright(©) 2011 天津外国语大学信息化建设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
地 址:天津市河西区马场道117号 天津外国语大学团委邮 编:300204
办公室:022-23288525(马场道) 022-63354040(滨海) 传 真:022-23288525E-mail:tuanwei@tjfs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