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新时代外语人的使命,也是“译”心“译”意宣讲团自成立之初的不懈追求。从2021到2023,从最初的十几人到现在的近百人,传承的是责任、不忘的是初心。

宣讲团第一任负责人胡晴:“译”气风发,投身文化外宣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天津姑娘,她将家乡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主阵地。2021年暑期宣讲团刚成立的时候,作为负责人,她与小伙伴们深度调研天津的发展变迁、挖掘天津红色资源,立志用镜头记录、用英语讲述天津故事。他们走访了天津觉悟社、周邓纪念馆、解放北路等地标场所,用脚步丈量这座城市。回忆起当时初创的艰辛,很多细节还历历在目:没有宣讲素材,就自己撰写,再请指导老师周薇逐字修改,完成了10万余字的英译介绍;有时发音不标准,周老师就逐句矫正;在近四十度的高温下拍摄视频,宋雪梅老师全程陪着,做好各种保障。通过近百小时的后期制作,反复打磨润色,最终完成了10余个全英文版宣传视频。

宣讲团第二任负责人王淑颖:“译”路同行,创新宣讲形式
从胡晴学姐手中接过接力棒,她深感责任重大。她带领团队将重点放在丰富宣讲形式、扩大宣讲受众上,以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为依托,开拓了多个宣讲基地。比如,连续三年面向天津中学学生,通过“英语角”等形式开展文化宣讲;联合新星小学、光明小学完成“讲好中国故事 共筑文化自信”15期双语主题活动等。30余场宣讲、覆盖中小学生千余名,这让团队成员更加坚定了发自内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We will study hard to make our own contributions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宣讲团第三任负责人唐思琪:“译”点“译”滴,挖掘文化底蕴
2022年9月,她从部队回到了大学校园,带着继续践行青年责任担当的决心,在和周晓娜老师长谈后,希望自己能在宣讲团里发挥作用。为了带动更多同学加入讲好中国故事的队伍,团队在学院公众号开辟专栏,发布推送近30期,开展“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作品征集,得到大家的积极响应。这支思想正、专业强、能创新的宣讲队伍里,有专业过硬的国奖获得者,有参军报国的退役大学生士兵,更有信念坚定的青马学员,大家用满腔热忱让宣讲团不断发展壮大。暑期社会实践全国重点路队、“新时代·实践行”天津市先进集体标兵等荣誉,以及中国日报、天津教育报、学习强国等平台的报道,是对团队工作的认可,更是未来前行的动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新时代新征程,赋予了我们天外人新的文化使命。众所周知,我校承办的孔子学院/孔子课堂数量位居天津市市属高校前列。


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彭君仪留学韩国期间,在顺天乡大学孔子学院担任实习中文教师,为韩国学生教授中文课程,带他们沉浸式体验中华文化。在“孔子学院日”上,她一口气画了50多只熊猫扇面、写了70多幅书法扇面。小小的团扇,不仅显示着中华文明的精致与智慧,还承载着美好的情感和寄托,在中韩青年之间架起了一座友谊桥梁。今后,她也会继续用自己的所学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贡献,向更多的外国友人介绍一个真实客观的中国!
“译”中国话语,“育”家国情怀。不论身处何地,天外人定会握紧接力棒,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用行动传播中国声音!
(内容审核/暴士蕊 窦文彤 于凯)